首先,您需要在ChinaXiv平台上发布预印本,然后,您需要在线填写和提交简单的投稿表格, 编辑部收到表格内容之后将会给您发送邮件,最后,您按照邮件提示的方法把稿件投给相应期刊即可。 了解更多,欢迎联系 ChinaXiv: eprint@mail.las.ac.cn |
ChinaXiv是按照中国科学院部署,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于2016年在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局支持下建设、按国际通行规范运营的预印本交流平台(网址:https://chinaxiv.org/)。ChinaXiv以“学界主导,公益服务,高效交流,开放传播”为宗旨,致力于打造支撑国内外学术团体构建新型学术交流体系的国家级预印本交流基础设施,助力科研机构建立本领域的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助力传统科技期刊面向开放科学服务模式转型发展。 |
ChinaXiv作为按国际规范运营的预印本平台,支持中英文科技论文预印本的发布、传播、下载和评论。2022年,ChinaXiv发布2.0版本,国际化和互联互通水平显著提升。平台中英文新版页面上线,建设ChinaXiv-Global全球预印本索引,开发开放评议、论文备注功能,为全部预印本注册CSTR,与中国科学院数字化平台项目的SciEngine、ScienceDB、CSCD进行对接,嵌入文字校对、论文润色等第三方论文服务。同时在此基础上,支持预印本开放评议、论文投稿推荐。
当前,ChinaXiv平台面向不同的用户群体提供多类型服务,包括: • 科研人员:成果快速发布|持续更新版本|发起同行评议|获取最新成果。 • 科研机构:建立本领域的预印本平台|提升学术话语权和机构影响力。 • 期刊出版:支持出台预印本政策|合作约稿与优先选稿|建立预印本仓储。 • 学会协会:建立会议论文预印本仓储|学术会议和会员招募推广。 • 图书馆:提供免费开放资源|全球预印本论文索引发现服务。 |
ChinaXiv支持第三方在遵循CC By 3.0使用许可协议前提下,通过本站提供的OAI-PMH 2.0标准接口挖掘本站的期刊和文章元数据。 第三方若出于非商业目的,将ChinaXiv的内容转载在ChinaXiv之外的地方,应当在作品的显著位置注明「内容来源于ChinaXiv」,给出ChinaXiv网站链接。若需要对内容进行修改,或用于商业目的,第三方应当联系ChinaXiv获得单独授权,按照规定的方式使用该内容。使用许可以及期刊、文章各自的使用许可。 接口地址:URL: http://www.chinaxiv.org/oai。 本站支持的元数据格式:
ChinaXiv支持合作用户获取文章的完整元数据,以及文章全文(具体合作方式请联系我们eprint@mail.las.ac.cn)。 元数据: metadataPrefix=oai_eprint 指定挖掘集合(Set) 该参数为必备。不允许不指定集合。 返回结果数限制 对于不同请求返回结果数限制如下:
接口访问方法(1)查看接口的基本信息 例: http://www.chinaxiv.org/oai/OAIHandler?verb=Identify (2)获取指定期刊集合的文章记录 例: http://www.chinaxiv.org/oai/OAIHandler?verb=ListRecords&metadataPrefix=oai_eprint (3)获取一条指定记录 (4)获取系统收录的期刊或论文记录的标识符 例: http://www.chinaxiv.org/oai/OAIHandler?verb=ListIdentifiers&metadataPrefix=oai_eprint (5)查看接口遵循的元数据格式 例: http://www.chinaxiv.org/oai/OAIHandler?verb=ListMetadataFormats |
1 认识预印本及ChinaXiv 1.1 预印本和预印本平台是什么? 预印本(preprint)是作者在提交期刊出版前未经严格同行评议的手稿(投稿版、录用稿),经过初步的评议审核后,即借助于预印本平台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开放获取的形式发布,为作者获得最新研究成果的网络首发权,为学术交流系统提供最新、最快速的研究成果传播与利用渠道。预印本平台是接收作者提交预印本论文手稿并为这些论文手稿提供开放学术交流服务的平台系统。预印本平台也可以发布论文的期刊最终稿或发排版,即后印本(postprint)。预印本平台是一种钻石开放获取模式,既不向作者收费,也不向读者收费,是一种由政府和社会提供政策、经费和其它多种支持的公益性服务机制。国内外知名的预印本平台有美国康奈尔大学图书馆建设维护的arXiv和XXX建设维护的“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ChinaXiv)”。 预印本(preprint)是作者在提交期刊出版前未经严格同行评议的手稿(投稿版、录用稿),经过初步的评议审核后,即借助于预印本平台在最短的时间内以开放获取的形式发布,为作者获得最新研究成果的网络首发权,为学术交流系统提供最新、最快速的研究成果传播与利用渠道。 1.2 ChinaXiv是什么? 1.3 学术交流为什么需要预印本? 学术交流是科学研究的基础。作者需要将研究成果发布发表接受学界的评判,读者也需要在学术传承的基础上不断地超越与创新。传统的学术交流依赖图书馆、学术会议、学术期刊和社交网络,但由于时滞或可靠性等问题仍存在着一定的局限。以arXiv和ChinaXiv为代表的预印本平台推出后,以其方便快捷而广受青睐,成为一种新型学术交流模式,有效弥补了传统学术交流模式的不足,甚至成为越来越多的年轻科研人员发布成果和获取信息的首选。预印本在学术交流中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1.4 作者为什么需要预印本? 科研成果需要交流,以实现科研成果的广泛共享、社会评价和学术创新。相对于学术会议,对作者而言,预印本具有交流速度快、受到限制小、没有版面费(或APC)等优点,有利于获得网络首发权,确立学术地位与学术影响力,已经成为越来越多作者投稿的新选择。根据预印本政策,作者向预印本平台提交论文和向学术期刊投稿并不冲突,相互之间不构成重复发表。 1.5 科研用户为什么需要预印本? 科研人员具有承担科学研究和成果发表的双重职责,具有科研用户和作者的双重角色。获取最新研究进展是科学研究的第一步。就信息源而言,除传统的图书、期刊、会议文献、学位论文、研究报告、专利、标准等等之外,近年来预印本学术交流的兴起,使科研用户的预印本素养变得越来越重要。充分、有效地利用各种信息,才会助力科研,也才会助力成果(论文)发表。 1.6 预印本平台与期刊出版的不同 预印本与传统的学术交流模式——期刊之间形成了优势互补,相得益彰,共生互利和协同发展的良性关系。预印本平台与期刊出版之间具体有以下3个方面的不同: ①发表速度。作者的文章经过预印本平台的初步评议之后,便可以在预印本平台上得到快速发布,避免了过长的同行评议时滞,且经过不断修改的正式版本依然可以在期刊上发表,期刊与预印本两种学术交流系统通过构建完整的版本链实现了协同建设与发展。 ②同行评议。预印本平台上发表的学术成果未经过如期刊出版流程中的严格同行评议,只要作者提交至预印本平台的文章不存在较大的政治问题或学术问题,只要作者的文章具有一定的学术亮点,具有学术交流的价值,便可以在预印本平台上得到发布。虽然,预印本平台上文章的质量对比经过严格同行评议的期刊文章较低,但在预印本平台发布后,文章可接受开放的同行评议,是一种“后评价”的新型评价模式。这种新的探索可以鼓励读者参与到文章发表的过程之中,读者有可能成为作者,从而促进新一轮的学术交流过程发生。 ③公益性质。预印本平台是完全公益的事业,区别于大多数期刊的运营模式,预印本平台无需作者支付文章处理费、版面费等,读者也无须任何的费用便可以获取和利用,是一种钻石开放获取的新模式,追求公共利益的最大化。作者将研究成果发布至预印本平台上,能够在第一时间获得文章的首发权,更好地满足自身对论文传播的需求,显著提升自身的学术影响力,还能极大地帮助读者免费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更好地融入学术社区,促进自身的学习和研究,有助于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的应用,促进行业的快速发展与转型变革。 1.7 ChinaXiv的影响力 国际上,ChinaXiv已被两大重要开放存取仓储ROAR和OpenDOAR,以及ASAPbio、COAR等重要国际组织发布的全球预印本导航收录,成为预印本学术交流的典型代表。Nature(《自然》)将ChinaXiv与“Open Science”话题并列,认为ChinaXiv是中国开放科学基础设施建设的标志性事件。在国内,ChinaXiv是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专项数字化平台关键组件,同时也是科技部国家预印本平台联盟首批单位之一。2022年8月,ChinaXiv集成进入中国科学院科技期刊网。 1.8 ChinaXiv的合作情况 ChinaXiv致力于构建国家级的预印本交流基础设施,积极联合国内外科研院所、高校院系、基金组织、学会协会、科技期刊等科研机构,面向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提供科研论文手稿的开放存档和学术交流服务,促进各科研团队初步研究成果的及时报告、交流共享、相互借鉴,目标从整体上提高相关领域科学研究的效率和水平。ChinaXiv联合科研院所、高校、学会协会、科技期刊合作共建12家领域预印本平台,得到国内外近200家合作期刊支持。 欢迎科研机构、学会协会、科技期刊与ChinaXiv合作,共建特定领域的预印本学术交流体系!联系方式:eprint@mail.las.ac.cn。 2 如何注册 2.1 机构邮箱(ac.cn与edu.cn结尾)如何注册 2.1.1 中科院邮箱(ac.cn)如何注册? 中科院用户不需要注册,就可用中科院邮箱,密码登录ChinaXiv平台,可直接进行论文提交,无需用户认证。 2.1.2 非中科院邮箱(edu.cn)如何注册? 点击主页右上方“注册”按钮,跳转到中国科技云通行证注册页面,填写相关信息并注册成功后,根据提示完成账号验证,就可用此注册账号和密码登录chinaXiv平台,若想提交论文,则要等待系统管理员通过身份认证之后方可操作。 2.2 个人邮箱如何注册及获得身份认证? 点击主页右上方“注册”按钮,跳转到中国科技云通行证注册页面,填写相关信息并注册成功后,根据提示完成账号验证,就可用此注册账号和密码登录chinaXiv平台,若想提交论文,则需要后台系统管理员通过用户认证之后,方可进行“提交论文”相关操作。 2.3 如何获得个人的OCRID? 如果用户没有自己的ORCID,请先到iauthor.las.ac.cn上注册申请ORCID号,如果已经有的,则在“个人中心”页面的“我的个人信息”选项里确保填写邮箱,点击“查询ORCID”按钮即可。 2.4 如何进行手机认证? 根据“当前位置”处的提示信息进入“个人中心”页面,选择“我的个人信息”选项,在右方根据提示完成手机认证。 2.5 如何进行个人信息变更? 个人基本信息变更请到“个人中心”中的“我的个人信息”进行修改。如果需要修改注册邮箱,请和管理员联系,将您变更前后的邮箱发送到eprint@mail.las.ac.cn中;如果需要修改绑定手机号,只需要在“我的个人信息”中输入您的新手机号,并将短信验证码输入验证即可。 3 如何使用ChinaXiv平台 3.1 ChinaXiv平台提供哪些开放许可协议? ChinaXiv用户须遵循 《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许可信息声明》。 3.2 论文模板及规范要求? 论文提交者及论文评论者须遵循ChinaXiv的 《论文模板及规范》。 3.3 上传论文支持哪些文件格式? 格式1:Adobe PDF格式 格式2:Office Word格式 格式3:WPS Office格式 格式4:Latex格式(支持tex、dvi和ps格式,建议采用dvi和ps格式提交)。 3.4 平台提供哪些提交方式? 单篇在线提交:注册用户登录后可根据系统提示、按步骤进行单篇论文提交。 批量在线提交:需要批量提交论文的用户需将论文保存为PDF格式,并将论文、许可协议、身份识别材料发送至chinaXiv工作人员邮箱(eprint@mail.las.ac.cn)即可,论文一旦提交,平台会自动给用户发送邮件通知。 3.5 提交完论文后如何获得ChinaXivID? 论文提交一旦提交成功,ChinaXiv会自动为其分配临时的ID号,论文通过审核后方可获得正式的ChinaXivID。 3.6 如何引用中国科学院预发布平台的论文? 引用ChinaXiv论文时,可以直接引用ChinaXivID号,推荐引用格式示例:庄福振,何清.迁移学习研究进展.[ChinaXiv:201605.00569]。 3.7 如何更新论文? 在“个人中心”中“我的论文”找到需要更新的论文,点击“更新”图标进行论文版本更新。同时,可以直接进行论文信息修改等相关操作。 3.8 如何和正式发表论文做关联? 在“个人中心”中“我的论文”找到需要关联的论文,点击“关联论文”图标进行论文关联。 3.9 如何撤销提交的论文? 如果您的论文正在审核中,您可以直接在“个人中心”的“我的提交”中删除论文;如果您的论文已经审核发布,需要和管理员联系才能够撤销。 4 其他问题 4.1 论文无法上传? 首先,确认文件格式是否在规定的论文格式里;其次,检查网络连接是否正常,网络环境是否良好,可能导致网络响应比较慢;再次,换用其他浏览器上传论文,防止某些浏览器拒绝请求操作;最后,以上检查操作之后,仍然无法上传,请于我们联系,将详细情况发送到邮箱eprint@mail.las.ac.cn,以便于我们及时处理你的问题。 4.2 论文审核被拒绝如何处理? 检查论文,确保论文不存在下列问题:格式不规范;重复性论文;剽窃性论文;非研究性论文。之后再次提交,等待审核。 4.3 如何反馈意见? 用户可以通过邮件形式将用户的对于平台,功能完善,操作可行性,使用方便性等各方面的问题反馈给我们。联系邮箱:eprint@mail.las.ac.cn。 |
1 引言
1.1 编写目的
本手册用于指导用户使用《SMBU中俄国际合作预印本平台》(下面简称平台)的各个功能,有效地提供中、英、俄文科学论文的预印本存缴和已发表科学论文的开放存档服务。
1.2 定义
列出本手册中用到的专门术语的定义和外文首字母组词的原词组。用户泛指使用预印本平台的人员,包括读者和各研究所研究人员以及其他社会人员等。
2 用途
2.1 功能
“SMBU中俄国际合作预印本平台”面向全球科研人员,可以为用户提供科技预发布论文的提交、检索、浏览、个性化定制和下载等多种功能,接收中、英、俄文科学论文的预印本存缴和已发表科学论文的开放存档。从而构建规范的支持快速交流发布的学术交流生态系统,促进中俄学术交流,帮助期刊第一时间获得优质稿源,提高期刊影响力,支持高水平科研论文的快速预发布,有效支撑科研人员的科研首发权。
2.2 安全保密
保护用户的个人信息的安全,用户拥有自己的私有信息,所有操作不能被其他个人用户浏览或修改。
3 使用说明
3.1 功能概述
平台提供以下服务:
1)论文提交:提供了论文在线提交与批量提交的方式。
2)论文浏览检索:支持按照提交时间、领域、作者及机构等多种途径浏览论文,并提供了标题、作者、摘要等多字段组合检索方式。
3)个人中心:提供了我的提交、我的论文、我的评论、我的浏览、我的下载及我的定制推送等服务。
4)论文评论:提供论文的匿名及实名两种评论方式。
5)统一认证服务:基于OAUTH2.0实现了科技网的统一认证服务。
具体功能参见各模块介绍。
3.2 平台功能示意图
ChinaXiv(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如图1所示,具体包括:
提供完整的预发布论文提交流程,支持作者和机构批量提交,同时对提交的资源做标准化的格式检查与重复性检查。
建立质量管理机制,包括“认可机制”,从而保证文章的标准格式化,保证文章的高学术水平。
实现论文在线审核流程,并通过自动分类,实现论文的存缴。
建立主题仓储,集中保存科技论文,同时,自动生成各领域专题库,为平台的各项服务提供数据层的支撑。
通过提供认证管理、权限管理、下载管理、版权管理等手段,进一步加强资源权限的管理控制,促进资源信息的高效使用。
实现检索浏览及alert服务功能,为读者提供丰富的资源揭示服务。
形成了Oauth科技网统一认证服务应用服务。
实现学术交流机制,能够对发布论文的评论信息进行管理及审核维护。
梳理合作期刊数据资源,利用多途径完善期刊资源、整合期刊论文。
图1 遵循ChinaXiv(中国科学院科技论文预发布平台)总体设计
3.3 平台总体布局及首页介绍
平台总体布局如图2,用户可于右上角切换不同语言;首页包括用户常用的功能,展示最新活动、最新提交论文、热议论文和热门论文排行,同时提供友情链接至相关平台。
图2平台首页
平台菜单栏包括首页、论文提交、论文浏览、论文检索、个人中心、帮助等,用户通过点击菜单可以快速访问各功能模块;在右上角用户登录入口,点击后跳转至统一认证服务。同时,提供了快速检索框,具体如图3所示。
图3菜单栏
3.4 账号注册
访问平台地址:http://smbu.chinaxiv.org/,点击右上角注册,跳转至如图4 界面,用户可根据提示注册账号。
1.平台仅支持机构邮箱(后缀为edu.cn,或者ac.cn)注册登录后,在线提交论文。
2.后缀为edu.cn邮箱,需要注册再登录提交;中国科学院邮箱,直接登录、不需注册。
3.个人邮件提交论文,请提前与管理员联系进行认证。联系方式:罗老师:企业微信通讯录-图书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用户),或luo_xy@smbu.edu.cn。ChinaXiv:eprint@mail.las.ac.cn。
图4注册账号
3.5 登录认证
访问平台地址:http://smbu.chinaxiv.org/,点击右上角登录,显示如图5登录界面。通过前述注册的账号、密码登录平台。
图5登录认证
3.6 论文提交
3.6.1 单篇论文在线提交
“单篇论文在线提交”流程共包括六个步骤:
确认个人信息以及论文授权协议
论文提交者诚信承诺
上传论文及身份证明
格式校验
论文描述信息
预览
3.6.1.1 确认个人信息以及论文授权协议
点击“论文提交”,进入单篇论文在线提交流程第1步,确认个人信息以及论文授权协议,如图6。
(1)确认个人信息:系统根据用户邮箱,自动获取用户姓名、机构、地址、ORCID(如果iAuthor中注册或关联过邮箱和ORCID)。用户可修改,并可以点击“维护个人信息”,如果确认信息,则勾选“确认信息真实有效!”。
(2)版权承诺:根据个人情况勾选相应选项。
(3)许可声明:根据个人情况勾选相应选项。
(4)政策声明:请仔细阅读,并勾选“我同意以上声明。”
(5)点击“下一步”。
图6确认个人信息以及论文授权协议
3.6.1.2 论文提交者诚信承诺
单篇论文在线提交流程第2步,论文提交者诚信承诺,如图7。
提交者诚信承诺(注意避免本平台与其他期刊的协议产生冲突,由此产生的任何责任均由提交者自行承担,与本平台无关)。
用户可通过国际期刊预印本政策——Preprint policy of Journal(https://www.chinaxiv.org/yuyinben.htm)查询国际上主要出版社和5万余种期刊的预印本政策;亦可在期刊官网查询相应预印本政策。
图7论文提交者诚信承诺
3.6.1.3 上传论文及身份证明
单篇论文在线提交流程第3步,上传论文及身份证明,如图8。
(1)点击“浏览”选择本地要上传的文件。可选择PDF、Word、WPS、Latex格式文件。
(2)点击“上传”按钮,显示“您最新上传的论文:文件名”。
(3)可选择上传研究身份识别材料(建议),在提交论文手稿的同时,提交“论文责任者(论文作者)研究身份识别材料”有利于平台快速对您的研究身份进行识别,并及时公开您提交的论文手稿。可尽可能多地提供能够在官方和第三方机构上查到的、有利于证明您是一个严谨治学、有良好学术声誉的科研人员的相关资料。可以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a)您的实名,联系电话,简要学历和研究经历。
b)目前您就职的研究机构的信息。如就职机构名,机构地址,机构邮政编码,机构对外联系电话,机构官方网址等。
c)您在就职机构从事研究工作的情况。如您所就职部门,从事什么研究,您在此机构的邮箱地址,您在此机构的工作电话,能够证明您在此机构就职的官方网址等。
d)您已经发表的同行评议期刊的论文列表。特别是与此次所提交的论文手稿相关的,您此前已在国内外同行评议期刊上发表过的论文列表。
e)您在学术界的其它相关信息。如ORCID,ResearchGate,科学网等学术界中的相关信息。
(4)可选择上传论文相关音频、视频文件(以rar、zip压缩包形式),以及图表、实验数据等文件(以rar、zip压缩包形式)。
(5)点击“下一步”。
图8上传论文及身份证明
3.6.1.4 格式校验
单篇论文在线提交流程第4步,上传论文及身份证明,如图9。
(1)系统将对上传的论文做格式检查:如有异常,需要返回重新操作;反之,系统显示文章校验成功。
(2)也可以点击“点击查看PDF全文”,系统自动弹出文件,可进行浏览。
(3)点击“下一步”。
图9格式校验
3.6.1.5 论文描述信息
单篇论文在线提交流程第5步,论文描述信息填写,如图10。
(1)根据提交论文,首先选择中文、英文或俄文等不同语种。
(2)用户根据提示填写论文各项描述信息,包括题名、作者、文摘、关键词等。
(3)选择论文的分类。
(4)确认信息后,点击下一步。
图10论文描述信息
3.6.1.6 预览与提交
单篇论文在线提交流程第6步,论文预览与提交,如图11。
(1)浏览论文信息,确认无误后;如有问题,点击上面各步骤浏览修改。
(2)提交论文版本更新时的修订内容、与期刊论文、会议论文关联状态,比如投审稿状态等。
(3)论文说明中可填写相应链接,如bioRxiv论文链接,期刊已录用论文DOI号等。
图11预览与提交
3.6.2 arXiv论文一键提交
已经在过arXiv平台上发布的,不需要重复提交。平台支持arXiv论文一键提交,元数据和全文可以直接对接。如图12,用户登录后点击“个人中心”-“我的提交”,通过右上角“arXiv论文一键提交”,将弹出窗口,填写对应arXiv号即可。
其他预印本平台(如bioRxiv)暂未实现一键提交的数据对接,作者可以在单篇论文在线提交流程最后步骤中,把如bioRxiv的文章链接填写至“论文说明”。
图12arXiv论文一键提交
3.7 论文修改与撤销
(1)已提交待审核的论文,如图13,在“个人中心”-“我的提交”管理用户当前提交的论文请求中,可以对提交待审核的论文做信息更新、删除、取消提交等操作。
图13我的提交
(2)审核通过的论文,如图14,在“个人中心”-“我的论文”提供审核通过的论文管理中,可以对审核通过的论文做版本更新、跨类更改。
注:审核通过,用户不可自行删除或撤销。由于预发布论文是首发证明,所以平台理论上不执行“撤销”操作。除非是有特殊情况,或者由作者提出,并有合理理由,且平台认为可以撤销的。如需撤销,需联系管理员。
图14我的论文
3.8 论文审核与发布
用户提交的论文,将经系统与管理员的形式审查,包括:系统自动执行格式、重复性、剽窃性、研究性四项检验;管理员对论文详细页面进行检查,检查各字段填写是否准确、PDF打开是否正常、格式是否准确、学者的身份证明是否符合要求、学科分类是否准确。
通过审查后,论文即在平台发布。发布后用户可在“个人中心”或平台首页查看。
3.9 论文浏览
提供按照主题领域分类浏览服务功能,在分类中可以按照最新提交、跨领域论文以及多版本论文查找浏览功能,同时,可以点击作者浏览该作者提交的所有论文信息。在浏览列表页,可以选择相应的日期范围浏览对应日期的论文信息。
提供了多种分面:
按提交时间
按主题分类
按作者
按机构
点击“论文浏览”菜单,显示平台所有论文列表及元数据信息,并提供按提交时间、主题分类、学科、作者等分面浏览方式。如图15所示:
图15论文浏览
点击论文题目可进入论文详细信息页面,在论文详情中提供了时间及分类的浏览,可以查看该论文的相关版本信息及相关论文,同时提供了论文评论服务,用户可选择公开评论、匿名评论或仅发送给作者。如图16所示:
图16论文详情
3.10 论文检索
检索是平台的重要部分。通过本部分,用户可以通过检索功能快速定位到最相关的论文,并展示相关的分面信息。用户可通过检索框,选择检索字段并输入关键字进行检索;此外,还可选择相应学科分类进一步限定。如图17所示:
图17论文检索
3.11 个人中心
个人中心为用户提供实现个性化的服务,个性化的管理论文提交申请、审核通过的论文、浏览过的论文,论文下载情况以及论文评论等内容进行管理和查阅,
我的提交
我的论文
我的评论
我的下载
我的浏览
我的定制推送
3.11.1 我的提交
“我的提交”管理用户当前提交的论文请求,可以进行论文请求的更新及删除操作。如图18所示:
图18我的提交
3.11.2 我的论文
“我的论文”提供审核通过的论文管理,可以对审核通过的论文做版本更新、跨类更改。如图19所示:
图19我的论文
3.11.3 我的评论
“我的评论”提供了用户在平台的论文评论内容。如图20所示:
图20我的评论
3.11.4 我的浏览
“我的浏览”提供了用户查看在平台的论文浏览日志信息。如图21所示:
图21我的浏览
3.11.5 我的下载
“我的下载”提供了用户下载论文的日志信息。如图22所示:
图22我的下载
3.11.6 我的定制推送
“我的定制推送”提供了用户根据主题词检索获得最新论文的定制推送功能,如图23所示:
图23我的定制推送
设置方式为:点击右上角“新增定制”进入定制页面,输入定制名称、定制主题词及频率,默认定制方式为邮件推送,点击保存完成定制添加。系统将会自动将最新文献发送至用户提供的邮箱地址(即注册账号的邮箱地址)。如图24所示:
图24新增定制
4国际期刊预印本政策查询
用户可通过国际期刊预印本政策——Preprint policy of Journal(https://www.chinaxiv.org/yuyinben.htm)查询国际上主要出版社和5万余种期刊的预印本政策;亦可在期刊官网查询相应预印本政策。
5联系我们
用户在使用过程中发现问题,请第一时间联系平台管理员。
罗老师:企业微信通讯录-图书馆(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用户),或luo_xy@smbu.edu.cn。
ChinaXiv:eprint@mail.las.ac.cn。
TOP